一、项目背景
仙女湖作为济宁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、国家水质良好湖泊和工农业灌溉水源、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,保证其具备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尤为重要。近年来,仙女湖水环境情况波动较大,水质时有恶化,主要体现为总磷(TP)超标严重。
分宜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仙女湖(分宜区域)水环境综合治理,把保护流域水环境、消灭入流河道劣V类水体,作为促进分宜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,各相关部门科学组织及通力合作,已基本消除龙须沟原来的劣V类水体,但水质情况距治理目标地表Ⅲ类水体仍有一定差距。本项目的顺利开展,将进一步对龙须沟入仙女湖污染物进行削减,缓解仙女湖水体污染现状,切实保障仙女湖水环境安全。
二、治理理念
太原天博综合体育作为项目实施建设单位,秉持“系统治水、生态治水、智慧治水,科学治水”治理理念,通过全域规划、整体设计、综合治理、多措并举,对龙须沟水环境进行综合提升。
系统治水 通过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、流域污染源治理、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”等措施,实行污水处理厂、管网、河道、湖库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,实现截污纳管,初雨调蓄、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,生态修复,智慧运维,构建上下游及沿岸系统治理机制。
生态治水 牢筑生态本底,利用旧有坑塘打造生态湿地,打造多样性生态湿地,发挥湿地调蓄径流、水质净化、防洪减灾能力,通过岸线湿地的空间管制及湿地修复工程布局,对龙须沟沿线水质进行梯级处理提升,形成生态屏障。投入成本低,1立方米水处理量只需几分钱。
智慧治水 通过建设智慧运维中心,对关键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,动态数据反馈,调整运行策略,形成整体动态管控机制,达到水环境智慧化、精细化管理的目标,提高预测预警能力、冲击负荷能力,保证区域水环境质量,提升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。
科学治水 坚持问题导向、坚持因地制宜、坚持精准治理、坚持标本兼治。
三、工程简介
项目对分宜县龙须沟主河道水质进行治理提升,工程范围起自龙须沟站前路处(相应桩号K0+000),终于龙须沟入仙女湖处(相应桩号K6+000),总长约6.0km。工程内容主要分为:管网工程,1#~5#湿地工程,在线监测工程,配套工程四部分。
(1)管网工程主要针对龙须沟沿线现状截污管网进行补充完善。
(2)湿地工程中1#~5#湿地面积共计458864㎡,通过湿地工程对龙须沟沿线水质进行梯级处理提升,并对水生态进行生态修复,提升水质的同时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。
(3)在线监测工程主要针对沿线各净水节点进行水质监测,提升龙须沟水环境监测能力。
(4)配套工程针对现状入河污染源进行查漏补缺,实现河道沿线截污的进一步完善。
项目建成后,出水水质标准达到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3838-2002)中地表Ⅲ类水,最终汇入仙女湖。项目充分发挥湿地对水源地的保护功能,不仅是控制污染流入仙女湖的一道屏障,也是优化分宜生态环境重大举措,为改善县城周边生态环境,建设“分外宜人地,天工开物城”的美丽、生态、文明分宜打下坚实基础。
四、治理策略
牢筑生态本底,以空间换时间
创造弹性空间,实现长效管理
在项目规划设计之初,太原天博综合体育充分考虑县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,统筹全域湿地生态系统,利用旧有坑塘库构建1#~5#生态湿地(面积共计458864㎡),串联起龙须沟项目沿线6km弹性生态空间,起到了调蓄径流、尾水处理,水质提升、生态修复等多样性的作用,实现水质梯级处理提升。由龙须沟汇入仙女湖的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。
以雨天截污干管污水溢流的情况为例,作为截流式污水管网系统的通病,这一现象目前在中国各城市普遍存在,雨天的管网溢流及地表径流携带大量污染负荷直接入河,对各地水质达标构成极大威胁。
龙须沟项目建设对这一问题做了针对性处理:雨天发生污水溢流时,通过沿线设置的1#~5#生态湿地快速受纳溢流污水,大幅减少污染物直接入河量,受纳溢流污水后,通过发挥本项目生态湿地的净化处理效果,实现污染物的大幅削减,水质达标后再进入龙须沟参与后续的生态过程。
湿地被誉为“地球之肾”,梯级生态湿地的设置,有效解决了雨天污水量突变,污染负荷突增等一系列水治理难题,恰似以生态的方式为龙须沟提供了去除污染物的“肾脏”。
投资少,成本低,水质好,生态优,该治理模是为县域水环境治理提供可参考、可复制的样本。
龙须沟水环境提升项目的实施,在污染控制的前提下,依托自身所具有的生态本底条件,通过乡土植被覆盖率提升及生物多样性的恢复,为分宜县营造了鸟类微观栖息地生态环境,重塑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复合生态环境系统,创造了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景色。